您现在的位置: 坐骨神经痛锻炼 > 坐骨神经痛原因 > 正文 > 正文

治疗感冒偏头痛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3 14:26:46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zjft/150622/4643029.html

导读:九味羌活汤,出自张完素《此事难知》。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组成羌活1两半(9g),防风1两半(9g),苍术1两半(9g),细辛5分(3g),川芎1两(6g),香白芷1两(6g),生地黄1两(6g),黄芩1两(6g),甘草1两(6g)

用法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根据恶寒发热,无汗,舌苔白,脉浮,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肢体酸痛为兼湿邪,口苦微渴为兼有里热之象。头痛为次要症状。风寒湿邪,外束肌表,毛窍闭塞,卫阳郁遏,故恶寒发热,无汗;经络不畅,故头痛;湿性重浊黏滞,气血不畅,故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里有蕴热之象。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本方为治疗四时外感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

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以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主入少阳、厥阴经,为风药中之润剂,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能发散风寒湿邪,行气活血以止头身疼痛,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另外,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始加入生姜、葱白,以助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本方,尚须根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对后世颇有启迪。

加减用药

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里热甚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等。

禁忌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有伤阴劫液之弊,故风热表证、里热亢盛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方论选录

《此事难知》卷上:“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吴昆《医方考》卷1:“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用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以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但于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

《退思集类方歌注》: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附方

羌活保元汤(《寿世保元》)本方加生姜、葱白构成,增强通阳解表之力,主治、功效与本方略为相同。

大羌活汤(《此事难知》)本方去白芷,加黄连、防己、知母、白术构成。功能发散风寒,清热祛温。主治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恶寒,头痛发热,口干烦满而渴。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注意:阴虚气弱者慎用。

医案精选

肌纤维组织炎

患者王×,女,44岁,教师,年7月初诊。诉昨晚半夜因事外出,恰遇大风,今晨即感右侧背部及肩胛区疼痛,右上肢不能上举,转侧起坐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背肌纤维组织炎,转中医治疗。见患者左肩抬高,右肩垂下,表情痛楚。检查:右侧岗下肌群、背阔肌群有明显压痛,局部僵硬感,脉弦细,苔薄白腻。

为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气血阻滞;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法。

处方:羌活6克,防风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白芷6克,苍术6克,细辛3克,天仙藤12克,五灵脂10克。三剂,水煎服。

二诊:诉服药半小时后,即觉右背部、肩胛区轻松感,病轻减半。现两肩部恢复常态,只觉右背及肩胛区轻度不舒适,守上方继服二剂而愈。

按:本病由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选九味羌活汤去苦寒凝滞的黄芩、生地,加当归、五灵脂活血止痛;天仙藤苦温利气活血,祛风化湿,并助太阳风药羌活祛风寒、散湿通痹而止痛。肌纤维组织炎发生在背肌者,选用九味羌活汤治疗效果较好。

颜面神经麻痹

患者任×,女,29岁,工人,年6月初诊。诉口眼?斜已六天,经西药治疗未见改善。嘴唇向左?斜,右侧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不全,饮食会从右嘴角漏出。自觉右颜面紧束麻木,右耳根部胀感,右眼发蒙,舌右侧味觉苦,脉细苔薄白。

诊断:右颜面神经麻痹。证属风湿闭阻脉络,宜祛风胜湿通络。

处方:羌活6克,防风9克,细辛3克,白芷6克,川芎6克,黄芩6克,甘草5克,秦艽12克,苍术6克,当归10克,炒僵虫10克,蔓荆子9克。三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三剂,右颜面紧束麻木及右耳根部胀感减轻,舌面右侧味苦转为甜味,此乃风邪引动痰湿,守上方加佩兰6克以醒脾化湿,嘱服三剂。

三诊:嘴唇?斜转轻,右眼能闭合,食物味觉已不感甜味。右眼仍蒙,湿浊已化,肝阴未复,守上方去佩兰加枸杞12克以养肝明目,三剂。

四诊:嘴唇已不?斜,右耳根部不胀,眼蒙好转,右上眼皮有时发跳,以养血祛风而善后。

处方:钩藤10克,菊花10克,炒僵虫9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芷6克,川芎6克,生熟地黄各10克,刺蒺藜10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服三剂,诸症消失而痊愈。

按:此由劳累汗出浴水,络脉空虚,腠理不密,风湿乘虚而入,闭阻脉络,气血流行不畅而发生。治疗以祛风胜湿通络为主,用九味羌活汤去凝滞之生地,加入蔓荆子搜肝风,散头面风邪,炒僵虫祛风化痰,秦艽散风祛湿,合当归通络舒筋。

下颌关节炎

患者杨××,女,54岁,护理员,年1月初诊。诉五年前一次右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后不久即感疼痛,至今未愈。每遇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怕吃硬食物,有时张口活动困难,不敢大声说笑,西医检查诊断为右下颌关节炎。经治只能暂缓一时,体瘦纳少,脉细苔薄白。

证属痛痹,先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法治疗。

处方:羌活3克,防风6克,细辛3克,白芷5克,当归10克,川芎5克,淮牛膝10克,秦艽12克,制乳、没各5克,甘草3克。三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三剂,右下颌关节痛明显减轻,守上方(缺当归、乳没)加鸡血藤20克,五灵脂10克。五剂。

三诊,右下颌关节痛止,继以八珍汤加味补养气血。随访,未见复发。

按:患者因右下颌关节脱位,损伤筋脉,加上肌瘦体弱,气血亏虚,血不荣筋,感受风寒易致本病。选九味羌活汤治标,因无湿邪及内热而去苍术、黄芩、生地,加活血柔筋止痛的当归、淮牛膝、秦艽、乳没;取得显效后,续用八珍汤补养气血而治本。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yfyl/10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坐骨神经痛锻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