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及外力作用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或马尾神经,产生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等,故腰椎间盘突出症又被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西医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为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及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
(1)腰部疼痛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部疼痛症状,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
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这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症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2)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L4-5及L5-51之间,在舒筋健腰丸的服用者中有坐骨神经痛的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80%以上,疼痛部位由腰骶部、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
疼痛多以放射性痛为主,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放射痛多发于髓核突出侧的下肢,先腰痛再腿痛,腿痛重于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主要特点。少数中央型突出的患者,可有双侧下肢放射性痛,般一侧轻,一侧重。
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则诱发或加重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采取半弯腰、屈膝、脊柱侧弯的保护性姿势,以使椎管内容量增大,从而减轻疼痛。患者自述,站着比坐着时更痛,坐小板凳可比坐高椅减轻疼痛
多数病人不能长距离行走,但骑自行车远行没有困难。“步行不到几十米,骑车可行几十里”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坐骨神经痛特点的具体写照。其机制主要是由于突出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脊神经根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致。
(3)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跋行,又称运动性疼痛,表现为行走米后感觉腰部和腿部疼痛,疼痛和麻木逐渐加重,当蹲下或坐着休息后,症状减轻,再走后症状再出现,这种表现叫间歇性跛行。
(4)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高位或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使L2、L3、L4神经受压,出现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为放射性痛;压迫L5-S1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L4-5L5-S1椎间盘突出刺激交感神经纤维也会引起下腹部、大腿前侧、会阴部痛。
(5)下肢麻木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常出现下肢、脚底、脚趾或鞍区的麻木,以大腿外侧多见。受压神经损害较重时,感觉减退,轻者可出现痛觉过敏(轻微地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重者肌肉瘫痪。不论手术、非手术,还是其他保守治疗法,有的患者麻木的恢复速度远较疼痛的症状恢复缓慢,有的甚至终身存在。
(6)马尾神经症状
由于L5-51突出压迫椎管,形成椎管狭窄,椎管狭窄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会引发非常严重马尾神经症状。
可能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瘫痪。
(7)腿部发凉与小腿水肿
突出物刺激到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或窦椎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
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的收缩,患者会感觉腿发凉,脚趾头上最明显。
腰推间盘突出患者腰骶神经受压严重时,神经根粘连水肿,影响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下肢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会出现脚和脚踝处水肿。
(8)体征表现明显
腰椎畸形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压痛点、直腿托和加强实验呈阳性、屈颈实验呈阳性、仰卧挺腹实验呈阳性神经牵拉实验呈阳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