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发的《甄嬛传:果郡王深情不悔?他的心机算计令人毛骨悚然》文中,小编粗略对“深情”、温柔并且“至死不悔”的奇男子好男人玄清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他背后有目的,且接近甄嬛、浣碧乃至叶澜依都并不单纯的结论。
各位看官,随小编来细细从甄嬛与玄清的初次见面一点点品味被文字掩盖的真实,还原一个真实的“深情”男人。
各位看官可还记得后来让浣碧如愿嫁给果郡王的小像吗?那张小像是甄嬛在初进宫之后的那年除夕,称病不参加宫宴,反而独自一人悄悄来到了皇帝与纯元皇后最喜爱的梅林,将自己的小像挂在树杈上,并许下了“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愿望。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男人,并且为了不被对方发现自己的身份,谎称自己的鞋袜湿了止住了男子的脚步,趁机偷偷溜走。
后来证实当时与甄嬛搭话的男子是皇帝。那么甄嬛的小像是如何到了玄清(果郡王)手中的?合理猜测是,当晚玄清看到皇帝从宫宴离开,自己也尾随而至,两人都听到了甄嬛的许愿,并且两人都对这女子产生了兴趣。皇帝可能缅怀了纯元皇后之后便安排人查找刚才的女子,故而并未发现树杈上的小像,这之后皇帝寻得了妙音娘子,似乎冥冥之中也开始了他与甄嬛阴差阳错的缘分。而更为沉着冷静的玄清却借由脚步印记,发现了小像从而收起来留作后用。甚至他经由小像已经猜到了女子的身份。因为小允子手巧,小像的容态笑貌纤毫毕现,任何人只要一眼就能够认出这是谁。
甄嬛身边服侍的崔槿汐提及清河王玄清之时,称赞他聪颖慧捷,且自幼就深得皇帝钟爱,数次有立他为太子的意思。然而玄清之母,宠冠后宫的舒贵妃出身摆夷族,玄清拥有异族血统着实为世人所诟病,群臣一致反对,只好不了了之。在先帝驾崩之后,舒贵妃自请出家,玄清便是由素来与舒贵妃交好的琳妃也就是当今太后抚养长大,与玄凌如同一母同胞,甚是亲厚。玄清对外是闲云野鹤,精于六艺,却不爱政事,整日与诗书为伴、器乐为伍,笛声更是京中一绝,人称“自在王爷”。
一个能够让皇帝屡次想要立为太子的皇子,即便有了母亲在皇帝面前得宠的关系,群臣非议的点也仅仅是他的出身,而非他的无能,侧面印证了他的政治才能高于后来夺得皇位的皇帝玄凌(剧版中的雍正帝)。而在先帝驾崩之后,他的母亲被逼出家(说是自请出家,一个嚣张跋扈的可以让皇帝神魂颠倒的女人,会如此灰溜溜的离开皇宫吗?反正小编不相信是自愿的),他被养育在胜利者膝下,何尝不是有作为人质的屈辱感?他为何如此可以的独独不爱政事?只能是避嫌,为了保住自身,以图后进。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且来看看他与甄嬛泛舟的一段。他明知甄嬛已经是皇帝身边的婕妤,却偏偏将甄嬛的小像贴身带着,甚至被甄嬛看去了也恍然不知一般。不论男女,贴身佩戴的东西总是有一些特殊意义的,作为一个未成婚的王爷,在“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古代社会,大剌剌地将自己兄长的女人的小像贴身佩戴。是否是故意要让甄嬛看到这一幕,咱们不得而知,但他假做不知,对于一个文武全才的王爷来说,是能够知道他是故意的。
敲黑板了各位,这一点轻轻地撩拨,恰到好处又引人遐思。单身的小伙伴们如果遇到类似的套路可要留神小心了!
杜若是有情花,而玄清将杜若与女子的小像放在一起,多么高明的隐晦诉说心意?含蓄而直白,让聪慧的甄嬛一眼看穿。他如此珍之爱之的物品,是自己的小像,他贴身收藏的心意是如此的深情,让明知此举不妥,一旦为人所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的聪慧女子不忍点穿。
玄清开口邀约有妇之夫与他前往清凉台一聚,被甄嬛用盛夏已过,清凉太过于凉爽委婉的拒绝。拒绝之后他继续邀请:“如有一日婕妤觉得天寒难耐,亦可来一聚,红泥小火炉愿为婕妤一化冰寒霜冻。”再轻轻地加一句“清也盼望,永远没有那一日”。看看,这样高明的话术,句句隐含深意,如何是一个自在王爷的心机城府?
我知道你在宫中处境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的轻松惬意。如果你觉得痛苦难以排解,那么我愿意温暖你~~
果然,这一段深情款款,不露痕迹的表白,使甄嬛内心产生了莫名的哀伤与感动,并且不断提醒自己:我的夫君是天下至尊,而他是我夫君的手足。
一句不多说,看似没有任何逾越之处,却透过不经意的举动和话语,成功让甄嬛心内产生波动。
这么高明的套路,你遇到的话能够准确识别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