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坐骨神经痛锻炼 > 坐骨神经损伤 > 正文 > 正文

五台山传说故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7 13:07:45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五台山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着名的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的经典传说篇一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一天,文殊菩萨没有到东海,东海龙王却来了五台山,他要请菩萨到龙宫去讲经说法。文殊菩萨暗暗庆幸:“引水的机缘来了。”但口头上,却故意对龙王说:我是五台山的坐地菩萨,别的地方是不去的。”龙王一听,急了,慌忙跪道:“只要菩萨肯去龙宫教化我那无知的眷属,老龙就感恩不尽。龙宫的所有奇珍异宝,菩萨喜欢什么,我就赠送什么。”文殊菩萨微微一笑:“龙王这样诚心,佛家只得前去。”说完,他离开宝座,跨上青狮,直奔东海。

  东海龙宫,一派珠光宝气。佛经讲毕,龙王恭恭敬敬,陪随文殊菩萨选奇珍异宝。文殊菩萨边看边说:“龙王所赐,佛家不敢妄取;佛家所需,只恐龙王不舍。”龙王听了这话,慌忙凑上去,说:“菩萨远道而来哪能空手而回。只要龙官有的,您喜欢什么,尽管拿去。“文珠菩萨笑了:“那好吧!既然龙王定要送我什么东西,就请将宫门檐下那块石头给我吧!”

  “噢?那块石头?”龙王万没有想到文殊菩萨会要那块石头,顿时慌了手脚:”哎呀,菩萨,那块石头,又黑又大,没啥宝处,我们看您是不是......”他用乞求的眼光望着文殊菩萨,希望文殊改口。

  原来,那是块歇龙石,长有一丈五尺,宽有八尺,厚有六尺,清凉异常。龙王有五个儿

  子。他们作战归来,伤痕斑斑,疼痛难忍,只要躺在石头上滚一滚,伤可以马上治好;他们布雨归来,汗水淋淋,燥热难耐,只要躺在石头上滚一滚,疲累立刻能被消除。龙王舍不得这块石头,实在也有难处啊!他见文殊菩萨笑而不语,只好央求说:“只要龙宫有的,菩萨要什么都行,只是这块石头.....”

  文殊菩萨见龙王面有难色,没有强求,只是说:“既然龙王难舍,佛家不该讨施。我,就此告辞!’说着就要走。龙王怕得罪文殊,急忙挽留:“菩萨慢行!菩萨慢行!”他看着那块石头,忽然想到:歇龙石那么大,水族如此势众,花了几百年工夫才从海底运来,他菩萨孤身力薄,即使答应送给他,他也是带不走的。嗯,答应他,一来送个情,二来不失宝,三来嘛,表示我龙王说话算数。想到这里,他豁达大度起来,说:“既然普萨喜欢那块石头,就请拿去吧!

  文殊菩萨见龙王终于答应,连忙双手合十道谢:“龙王功德无量,佛家多谢了!”他走到歇龙石前,默念几句,用手一指,歇龙石当即变成指甲那么大小。他拣起石头,装入袖中,跨上青狮,返回五台山。老龙王呢?早就呆了,事已到此,无法挽回,只好悔在心中。这天,五条小龙布雨回宫,正汗水淋漓,喘着粗气,想到歇龙石上养息精神。一听说歇龙石被文殊菩萨拿走了,手执兵器,兴风作浪,直奔五台山而来。一时间,五台山上波涛汹涌,五条小龙东撞西击,露出水面的五座高峰,被削去了一截,成为平台。他们冲来冲去,到处寻找,在西南方一座山头上,见一位老僧盘腿趺坐,便问:“你知道文殊菩萨把一块石头藏到哪里去了?”老僧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用手向一条狭窄的山沟指了指,五条小龙就向山沟深处冲去。这位老僧就是文殊菩萨,他见五龙冲进山谷,便用手一指,谷口“轰隆”一声合了回来,把五条小龙锁在了里面。

  歇龙石恢复了原形,立刻散出透人心脾的清凉气息,五台山开始了神奇的变化:五座削平了的山顶,到处涌出清泉;坡坡洼洼,长出了青草;沟沟梁梁,开放了红花;花草间,蝶儿翩翩舞;天空中,鸟儿吱吱叫。他们自在地生活,一派勃勃生机。五条小龙归顺了文殊菩萨,听从安排,各守一座高台,为五台山耕云播雨。从此,这里就成了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后来,人们把歇龙石叫成清凉石,把放置清凉石的山谷叫成清凉谷。清凉谷建起一座寺院,叫清凉寺。五台山也叫做清凉山了。五台山这个名字,是很久很久以后才叫起来的。清凉山也罢,五台山也罢,都同歇龙石有姻缘。所以,后人将歇龙石视为神物,书上亦有这样的记载:“清凉石平方,其上能容数百人,石不附山,一夫撼之可动,相传为奇迹。”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五台山的经典传说篇二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20xx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的经典传说篇三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李渊在起兵反隋时,就对佛教许下大愿,如果当上皇帝,一定大弘三宝。武德二年()李渊便在京师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务。唐太宗即位后,重兴译经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贞观九年(),太宗下诏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刹,度增数百。”

  武则天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非常重视佛教的作用。长寿二年(),名僧菩提流志等呈上新译《宝雨经》,称菩萨现女身,为武则天上台大造舆论。证圣元年(),武后命菩提流志和实叉难陀重新翻译《华严经》。圣历二年()译毕。新译《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长安二年(),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清凉五台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凉寺。竣工后,命大德感法师为清凉寺住持,并封其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

  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

文殊菩萨加持的传说

话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叫“法云”的僧人,出家多年,但一直愚笨如牛,连基本的早晚课都学不会,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法云听人说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能开智慧,于是就一个人专程到五台山来拜会。

他到了五台山以后,见人就问文殊菩萨在哪?可是对于文殊菩萨的行踪,大家根本不知道,甚至也没人亲眼见过文殊菩萨。

就这样,法云一连找了很多天。最后在东台,他看到一个老僧在烧火(五台山冬天是冰雪封山的),就问文殊菩萨在哪里?

老僧看了一眼道:“你找那个邋遢的瘦小老头做什么啊?”

法云以为他是个疯僧,就一个人走了。到了北台,他又看到一个老僧在烤火,因为过度的饥饿寒冷,法云当下就昏了过去。

在昏迷中,他隐隐约约看到,老僧拿出烧的很红的烙铁,挖出了他的心。

法云也不觉得痛,只听老僧说道:法云,正是因为你前辈子修行的时候,太过吝啬法布施,才导致这辈子愚笨,你今世虽然是个人,心却是牛心。

但你一心向道求法,我就帮你一下。只见老僧拿着挖出来的牛心,在雪地上用雪洗了洗,又放了回去。等法云醒来以后,老僧也消失了。

后来,法云比丘智慧大开了,对于三藏十二部,都能演说无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xwgy/10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坐骨神经痛锻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