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小满时节,阳气日盛,温度进一步升高,降水日渐增多,梅黄杏肥,榴花似火,桃李沉坠,蜓立荷角,暑湿渐重,气候闷热,养生之人宜顺应自然,注重“清湿热”。
小满这个节气,是夏收作物将满未满之时,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雨水也会逐渐增多,易生湿助湿。养生方面,“未病先防”当防湿邪侵犯人体。虚胖之人,往往脾虚湿重,夏季尤其要注重健脾化湿。
爽淡素利清暑湿
小满时节,暑湿并重,饮食当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此时可适当增加甘凉或甘寒的清爽清淡素食,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芹菜、藕、西红柿、西瓜等;减少辛辣温燥食物,如葱、姜、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韭菜、海鲜、牛羊肉、鹅肉等,温热助火及油煎熏烤食物亦当避免,以免滋腻碍脾生湿,诱发痼疾。三餐中可增加汤、羹、汁等含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少食多餐,健脾养胃以助水湿运化。
未病先防莫贪凉
小满之后,酷夏来临,中医讲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此时当重视“未病先防”。过高的温度常令人烦躁不安,要注意调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以防过喜过怒引发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若作息饮食不定,则易生内热,出现便秘、口舌生疮之症,除需规律饮食作息之外,还应注意多饮温开水,以补充闷热汗出所流失的水分,避免饮用冰水或饮料,以防出现腹痛、腹泻等症;若睡卧贪凉,则易引发风湿、胃肠炎、痛经等症,女性过食生冷还可出现宫寒,引起月经不调,久致不孕,尤当戒免。
预防皮肤过敏
5月的风叫做熏风,所有的花都开了,花香中人欲醉。可也正是这样的风,扬着花粉、浮尘,飘落到裸露的皮肤上。此时皮肤毛孔刚刚张开,十分脆弱,因此春季易发“桃花癣”。外出时尽量避免日晒,最好戴帽子,涂抹防晒霜或隔离霜。外出回来要立即洗脸,减少落在皮肤上的花粉、灰尘堵塞毛孔。容易皮肤过敏的人,饮食要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
喝汤消暑养胃
由于夏季炎热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多吃汤食是可以养脾胃。例如早晚喝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煮粥时加些荷叶、绿豆,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的作用。
夏至未至,小满未满;
满而不亏,满而不溢;
此时养生正当时。
医院中医科我院中医科由石学敏院士团队首席专家李军教授主持工作,秉承著名中医针灸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代针灸学奠基人石学敏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中药制剂和协定处方,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预防和医疗工作。
科室特色医院中医科以针灸科、中医肾病科、中医推拿科、中医肿瘤科、中医老年病科、中医消化科、中医皮肤科、中医眼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小针刀等为重点学科,发挥中药、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传统医学的优势,将石学敏院士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和临床技能发扬光大,有序传承,推广应用,普济众生。
门诊服务内容1.中药针灸治疗脑病,以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治疗脑病为技术主线,包括:脑卒中,即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恢复期、脑瘤术后恢复期、小儿脑瘫、帕金森氏病、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及各种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等。
2.中药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包括:退行性脊柱关节病、急慢性组织损伤、退行性膝关节病、臂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
3.中药针灸治疗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围经期综合征、梅核气等。
4.中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多囊卵巢、子宫肌瘤、盆腔及妇科慢性炎症等。
5.中药针灸治疗不孕不育症。
6.中医肾病科,擅长治疗各种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泌尿结石、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LgA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男科、妇科、内科等疑难杂症。
7.中医老年病科,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
8.中医儿科,擅长治疗包括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厌食、腹痛、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治疗。
中医科开诊时间周一至周日08:00-17:00(以预约时间为准)医院多渠道预约方式
一
电话预约
您可拨打天津医院热线电话--(08:00-17:00)进行电话预约,接通后会有专职客服人员为您提供电话预约挂号以及咨询服务。
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csjg/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