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可怕吗
前列腺虽只有橘子大小,但却真能“闹事”。中青年男性常受前列腺炎困扰,老年男性又受前列腺增生折磨,近年来随着平均寿命的显著延长,前列腺癌又搞得部分老年男性惶惶不安,人们在惊慌之余或许要问,前列腺癌危害到底有多大?是否存在过度治疗?为此,《大众卫生报》记者近日就此人们关心的话题采访了亚洲男科学会前列腺健康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院泌尿及生殖医学部(泌尿外科)宋旭主任。
宋主任指出,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只有男人才具有前列腺这一结构,所以,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专有病”。近年来,全世界有数百万男子罹患此病,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2.1%,居全球第三位。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位,是紧随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之后的第五大男性癌症。所以,中老年男性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前列腺癌偏好中老年男人
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临床数据提示,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岁~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岁~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加到70%。此病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因癌肿长大阻塞膀胱出口和压扁尿道,会出现尿频、夜尿增长、排尿困难以及血尿等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症。宋主任指出,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多半已不属于早期。此外,前列腺癌很早就可发生转移,出现的转移症状有时竟会比局部症状更明显,甚至还可能早于局部症状。所以,在临床门诊中,不少患者是以腰骶部、髋部疼痛,坐骨神经病和锁骨上或皮肤肿块、咳嗽、咯血、胸痛等转移症状就诊。至晚期,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因此,尽管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相当困难,但也是相当重要的。
如何捕捉癌变“蛛丝马迹”
目前,前列腺癌筛查最简便的方法是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两者在筛查中的作用都十分重要。指检中如果发现前列腺增大、变硬、欠光滑、中央沟消失,则要警惕此病的存在,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如B超、PSA。随着PSA值的升高,患者患病概率进一步提高。当PSA值大于10ng/ml,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将大于67%。在目前的临床上,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是由PSA异常而发现的,如果发现PSA水平进行性升高,就需要进一步检查。需要指出的是,PSA值升高并非意味着一定患前列腺癌,其他疾病诸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性前列腺炎也可出现PSA值升高情况。所以,患者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因为同其他癌症一样,病理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当怀疑前列腺癌时,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病理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准确率可达80%~90%。
宋主任提醒:“切记,大多数前列腺癌是一种进展比较迅速的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表明,如果得不到早期诊治,从发现症状开始,平均存活期只有3~5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转移的症状时已属晚期,此时的治疗效果则不尽如人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前列腺癌发病比较隐匿,在我国超过70%的患者初诊时已经是晚期。"
早期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宋主任强调,一旦确诊患上前列腺癌,则应抓紧时机早期治疗,根据病变分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内分泌、放射、化学、冷冻、免疫等治疗。对于早期患者,其治愈的机会很大。像默多克和李显龙,因为能早期做出诊断,并施与积极的放射治疗,预后效果令人十分满意,且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无需改变目前的工作计划。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因近年来新的治疗技术及新的药物、新的疗法不断产生,如予以积极治疗,则生存率也有很大提高。
在临床上,雄激素阻断治疗是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通过服用药物阻断雄激素的供给,可以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当然,有相当多的前列腺癌在经过雄激素阻断治疗后1年~2年后会转变成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于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等已证实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我们的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及时接受根治性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对手术后可能引起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阴茎萎缩等并发症,如今我们也能在手术中可选择性地保留患者的性神经,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宋主任坦言:“有些前列腺癌,如果确定为中低危的分型,基本上不治疗也有十来年的生存时间。假如患者已是八九十岁高龄,可以考虑不做手术。如果患者才五六十岁,那就需要积极治疗,防止肿瘤恶化或者转移。”
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csjg/1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