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长者来说,坐骨神经痛绝对不陌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减退,不小心扭伤、挫伤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出血或水肿,导致局部组织肌肉和骨骼粘连,时间久了以后变形的肌肉组织就会刺激压迫坐骨神经从而引起疼痛。
据悉,大部分老年人的坐骨神经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一个案例:
江女士30出头,据她介绍,她的腰与臀部深处疼痛持续快两年,有时痛感还会蔓延至大腿,若穿高跟鞋,疼痛会更加遽,严重时痛到早上起床时都要吃止痛药缓解,她一直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坐骨神经痛。
然而,经医生诊断,虽然江小姐的疼痛症状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相似,但其实是梨状肌综合征,也被称作“假性坐骨神经痛”。经过针灸治疗了一段时间症状好转。
其实,当姿势错误导致腰背屁股疼痛,若诊断并非为骨刺或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经压迫的话,那基本上问题点就是“梨状肌症候群”。
01.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处,是稳定髋关节的重要肌肉,能协助大腿外转张开。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因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以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应症状,由于邻近坐骨神经,常被误以为是坐骨神经痛。
不过,若是特定动作让梨状肌紧绷僵硬太久,确实会诱发坐骨神经痛!
绝大部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都有外伤史,如臀部扭伤、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外伤是诱发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进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包括:
◆臀部中间深处疼痛
◆久坐臀部疼痛加剧
◆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下背部与臀部肌肉紧绷
◆用力按压臀部,大腿会有麻电感
02.哪类人群易出现“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位于臀部最深处,是横跨脊椎与髋关节间的肌肉,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因为梨状肌刚好横跨在坐骨神经上层,所以很多时候会和因脊椎压迫造成的坐骨神经痛混淆。
许多梨状肌症候群的人,都与屁股没力有关,所以又叫做“臀肌失能”。要知道,当我们的身体要前进时,是要靠臀大肌用力的,若臀肌失能,身体就会用其他部位的肌群代偿,长期下来就产生慢性伤害。
如:跑步的人,会用腿后肌代偿,就较容易拉伤;女性若屁股没用力,小腿肚就要用很多力,容易出现萝卜腿或小腿抽筋;打球的人,会用小腿后侧肌群代偿,变成阿基里斯腱炎,甚至出现拇趾外翻的情况。
一般来说,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习惯是长时间久坐、跷二郎腿或椅子太硬、太矮等,这会使梨状肌受到压迫而变得太紧绷造成发炎。
另外,需要长时间蹲在地上工作的人,也容易罹患梨状肌综合征,易出现局部臀部疼痛、大腿后方酸痛及脚部酸麻无力等症状。
03.如何避免出现“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患侧臀部疼痛,疼痛沿着坐骨神经放射(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疼痛剧烈时可能会出现疼痛性跛行,甚至出现行走困难;盘腿坐、弯腰、举重可导致疼痛加重。
总的来说,梨状肌综合征绝大部分只有屁股疼,很少有腰痛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好治疗。中医可通过针灸艾灸治疗,直接针在筋结的上面,对梨状肌做局部放松。
1.运动锻炼臀肌平时可以通过“桥式”伸展来强化臀大肌。
桥式是针对臀部和核心肌群进行训练,操练时先平躺,双腿屈膝,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接着屁股起来,让膝盖、屁股、肩膀成一直线,此时臀部会用力,就能正确训练到臀肌;1次做10秒,重复做10次,做3回。
2.改变不良坐姿改变不良的坐姿,特别是跷二郎腿和盘腿坐,因为这两种姿势非常容易引起梨状肌过度紧绷后发炎。
正确的坐姿依次是下巴和头收回落肩上,两侧肩胛骨向后收缩同时大臂稍微外旋让胸打开,同时肩胛骨下沉尽量让锁骨拉平成一条直线。脊椎拉直让上半身重心落坐骨上,腰腹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紧来维持脊椎的姿势,而脚落膝盖正前方,双脚、双膝都冲正前方。
3.选择合适的椅子不要坐太硬或太矮的椅子,太硬的椅子没有减压效果;坐得太低,大腿与小腿没办法呈现90度,会造成肌肉过度的用力拉伸。同时,也要避免久坐,最好每隔2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
4.女性尽量少穿高跟鞋女性尽量少穿高跟的鞋子,应穿柔软的平底鞋。
长时间穿高跟鞋会加重对腰椎的损害,加之重心完全在前脚掌,会引起臀腿部后群的肌肉紧张,从而加大膝关节的弯曲时间和力度。另外,穿高跟鞋还会让压力主要集中在前脚掌和脚趾上,渐渐地可能会导致拇囊炎、锤状趾、角质增生等问题。
与美汇,您身边的健康美丽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