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椎间突出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60岁,男女比约为4~6:1。大多数病人有腰腿痛反复发作的病史,多无明显的外伤史。
1.腰痛:首发症状为腰痛,出现腿痛后腰痛减轻。表现为腰背部、腰骶部广泛钝痛、刺痛或放射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伴有腰椎活动受限。压痛点多位于棘突旁、棘突间、臀后正中、大腿后正中,并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
2.坐骨神经痛:由下腰部、臀部向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底的放射性疼痛,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病人采取弯腰、屈髋、屈膝的姿势以缓解坐骨神经的牵拉紧张。
3.麻木:不同节段椎间盘突出有不同区域皮肤痛觉减退,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下一节段的神经根可出现双神经根或下一神经根支配区痛觉减退。
1)T12L1椎间盘突出:L1神经根受压,腹股沟区、大腿前外侧痛觉减退。
2)L1.2椎间盘突出:L2神经根受压,大腿外侧或前外侧痛觉减退。
3)L2.3椎间盘突出:L3神经根受压,大腿前内侧痛觉减退。
4)L3.4椎间盘突出:L4神经根受压,大腿前外侧及小腿前内侧痛觉减退。
5)L4.5椎间盘突出;L5神经根受压,小腿前外侧、足背及1~3趾背侧痛觉减退。
6)L5S1椎间盘突出:S1神经根受压,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及4、5足趾背侧痛觉减退。
7)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阴区痛觉减退。
4.跛行:身体前倾、臀凸向一侧,常需扶拐。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时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
5.肌肉痉挛或瘫痪:多见于L5、S1神经根受压。小腿三头肌、腘绳肌和跖肌最常发生肌肉痉挛。L5神经麻痹导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瘫痪,S1神经麻痹导致小腿三头肌瘫痪。
6.马尾综合征:马尾神经指L3~S1神经根。中央型巨大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引起马尾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区痛觉减退、男性病人性功能障碍、女性病人假性尿失禁。是急症手术的指证。
7.圆锥综合征:高位椎间盘突出压迫骶髓S3-5和尾髓C1节段引起圆锥综合征。表现为大腿后侧、会阴区及肛门周围皮肤感觉消失,骨盆出口处肌肉瘫痪。膀胱平滑肌瘫痪引起无膀胱充盈感、无法自动排空尿。肛门括约肌瘫痪导致腹压增加时大便失禁或不能自主排便。阴茎勃起和射精能力完全丧失。圆锥综合征与马尾综合征很难鉴别,后者坐骨神经痛更重,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更广泛。
8.肢体皮温降低:也称冷性坐骨神经痛。多见于小腿和足部。椎间盘突出刺激椎旁交感神经引起下肢血管收缩所致。术后常缓解。
9.小腿水肿:椎间盘突出时压迫硬膜外静脉丛,且因炎症造成硬膜外粘连,导致椎管内静脉丛受压、闭塞。下肢静脉血回流大部分通过下腔静脉回心,少部分经过髂静脉、下腔静脉与椎管内静脉丛之间的交通支,经椎管内静脉丛回流。由于静脉回流的旁路受阻,即可造成下肢水肿。
10.脊柱畸形:腰椎生理前凸变浅、消失或反常后凸。脊柱侧弯,当突出的椎间盘位于神经根的腋部时凸向健侧,位于肩部时凸向患侧。多见于L4.5椎间盘突出。
11.下肢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胫前肌、拇长伸肌、趾伸肌、腓肠肌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股四头肌萎缩少见。
L3-4突出伸膝轻度无力;
L4-5突出拇趾或全部足趾背屈无力;
L5-S1突出拇趾或全部足趾、踝关节跖屈无力。
12.腱反射改变:L3.4突出膝反射减弱;
L4-5突出膝、跟腱反射均正常,
L5-S1突出跟腱反射减弱。
13.特殊物理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仰卧、下肢膝关节伸直位时由检查者一手扶于病人大腿前方,一手托起病人的跟踝部,保持下肢伸直位逐渐抬高患肢,当出现臀后区、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足底或足背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为阳性。是由于坐骨神经受牵拉加之炎性椎间盘突出刺激引起。正常人可抬高到60~°。超过70°意义不大。也有的病人不典型或阴性。老年病人常不敏感。
2)拉塞克(Laseque)征:病人仰卧,屈髋并屈膝90°,由检查者逐渐伸直膝关节的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3)健肢抬高试验:病人仰卧,当健侧下肢直腿抬高时,患肢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4)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征):病人仰卧,先做直腿抬高试验,当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时,将患肢抬高程度稍稍降低,可使放射痛消失,此时将患侧踝关节背屈,又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5)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抬臀挺腹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6)屈颈试验(Lindner征):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然后向前屈颈,出现患侧下肢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7)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俯卧,检查者将患侧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出现大腿前方痛为阳性,多见于高位L2.3、L3.4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根据典型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难。需与下述疾病鉴别:
1.急性腰扭伤:有明确的腰扭伤史,腰肌肉扭伤点局部压痛,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保守治疗即可使症状消失。
2.腰肌劳损:无明显诱因慢性腰背痛,无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酸胀不适,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有肌肉痉挛。
3.棘上、棘间韧带炎:长期弯腰、伏案引起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退变,影响工作,病人不敢弯腰或久坐,腰背痛及局限在棘突表面及棘突间,无放射痛。
4.腰椎小关节紊乱:用力不当引起突然腰骶部疼痛,较剧烈,骶棘肌紧张、痉挛。病人常扶腰而立、不敢活动,腰部呈僵硬状态。X片、CT可发现双侧关节突关节间隙不对称。通过斜扳手法复位听到弹响后病人疼痛可立即消失、腰椎活动明显改善。
5.腰椎管狭窄症:腰痛轻,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少且不典型。常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6.腰椎滑脱:退变滑脱无椎弓峡部断裂,崩裂滑脱X片双斜位片及CT可发现椎弓峡部断裂。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一般在滑脱重时出现。
7.腰椎结核:多有全身症状,低热、盗汗、消瘦等。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椎体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和流注脓肿。
8.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突发腰痛,范围较广,无坐骨神经损害表现。X片可发现第三腰椎横突过长。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9.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压迫刺激神经根可引起腰痛、根性痛。CT、MRI可明确诊断。
10.梨状肌出口综合征:梨状肌因外伤、炎症等原因增生、肥大、粘连,收缩时压迫、刺激坐骨神经出现下肢放射痛。查体臀部深压痛,神经体征不明显。
11.盆腔疾病:妇女盆腔炎、附件炎等可刺激腰骶神经引起疼痛和下肢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多为阴性。阴道检查、腹部B超等可确诊。
Songxj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xwgy/1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