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坐骨神经痛锻炼 > 孕妇坐骨神经痛 > 正文 > 正文

小动物步态分析系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2/10 21:59:44
北京市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的类型之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表现为机械性痛觉过敏、热痛阈过敏、自发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等,该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10%。每年为治疗该疾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以客观、精确的指标评估疼痛的程度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中的难题,受动物不能言语的限制,疼痛程度与性质的分析多依据生理学或者行为学指标的变化,而后者特异性更强。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模型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征,如痛觉过敏、触诱发痛、自发性疼痛等。虽然该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征,由于动物无言语能力,难以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疼痛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指标来描述动物的疼痛行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通过疼痛阈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痛觉过敏。但是疼痛阈值的测量往往会受到检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动物在实际测量中的反应也不稳定。

上海欣软VisuGait步态分析仪是一种客观且能够在不同状态下测量动物步态参数的仪器,借助计算机辅助运动分析系统,更可以实时、客观地分析各种步态参数。上海欣软VisuGait步态分析系统不仅可以获得动物运动过程中动静态的相关参数,还能获取反映肢体间协调性的指标。目前认为该仪器是评估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的客观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脑损伤以及骨关节疾病的动物模型中。

本文利用VisuGait步态分析系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步态变化进行采集和分析,采用Bennett等报道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7天、14天,测量步态参数。步态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足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平均足印强度、站立相持续时间和摆动相持续时间参数,和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造模前,对16只SD大鼠进行2周的VisuGait步态分析仪适用性训练,训练合格的标准为大鼠连续三次不停顿地通过通道。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天、7天、14天在观察和评估大鼠的自发痛行为后,用VisuGait步态分析仪测量大鼠通过通道时的步态参数。实验选取大鼠右后足以下步态参数进行分析:步行持续时间(duration)、足印面积(printarea)、最大接触面积(maxcontactarea)、站立时相持续时间(stand)、摆动时相持续时间(swing)、平均足印强度(meanintensity),进行步态分析。

本研究选取和疼痛密切相关的步态参数如平均压强、摆动相持续时间、站立相持续时间和热水甩尾潜伏期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均压强、摆动相持续时间和热水甩尾潜伏期存在密切相关的相关性,这也说明步态分析系统可以用来评估CCI模型大鼠的热痛觉过敏。步态分析系统更能实时、客观测量疼痛引起的疼痛参数的改变,克服了热水甩尾实验的主观性、测定结果不稳定等缺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cwgj/1073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坐骨神经痛锻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