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坐骨神经痛锻炼 > 孕妇坐骨神经痛 > 正文 > 正文

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1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14 15:42:22

年3月-年4月,笔者收治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患者1例,临床表现腰臀痛伴左下肢痛,静息痛剧11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丁某,女,44岁,浙江安吉人。因腰臀痛伴左下肢痛,静息痛剧11月,于年3月28日经人介绍求诊。

11月前无明显外伤下起病,出现腰臀痛伴左下肢痛,痛甚时有跛行,晚间静息痛剧烈,发作时难以入睡。每日口服塞来昔布mgqd止痛,已连续服用11月。期医院,曾诊为左髋关节炎等,对症治疗予口服塞来昔布mgqd,治疗至今,如停服则静息痛发作。求诊时临床表现为腰臀痛伴左下肢痛,以臀部疼痛并向股外侧及小腿放射为主,有盆腔积液史,余无殊。

专科检查:外观左臀肌萎缩,左下肢变细。双直腿抬高70°,腰肌软,左梨状肌压痛(+),下肢被动试验(+)(即下肢伸直位,被动内旋、屈曲、内收髋关节,引起疼痛或疼痛加重)。外院辅助检查示:HLA-B27(-),骨盆正位片(-),腰椎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治疗方法:当天行针刀术治疗,患者俯卧位,取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的前1/3骶骨外侧处定点,常规消毒,刀口线与梨状肌肌纤维平行,针体紧靠骶骨面。按进针的4步规程进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到达梨状肌深面后,顺着梨状肌肌纤维走形方向,针体向骶骨部倾斜进入梨状肌下缘0.5cm,向上挑起梨状肌2-3下,以松解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之间的粘连。

随后,针刀退出梨状肌下缘。针体再向外侧倾斜,入坐骨大孔,进针到盆腔内骶骨前面,针呈扇形摆动,摆动幅度在0-20°之间,以松解梨状肌盆腔内粘连。毕后退针,按压针孔2min,创口贴贴敷。医嘱少动多卧,休息以平卧为主,常规服抗生素2d,局部禁淋浴。并同时配合口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

4月11日复诊,下肢被动试验(-),近半月口服塞来昔布2-3片,疼痛较前减轻。继续行针刀治疗并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方内服,常规服抗生素2d。

4月18日复诊,塞来昔布近1周未口服,左下肢以痠胀为主,静息痛以隐痛为主,能入睡,继续予针刀治疗并中药治疗。

4月27日,疼痛已基本消失,停服塞来昔布2周。继续行针刀治疗1次。以后多次电话随访,无复发。

2 讨论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系临床罕见病。临床基本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是切开臀大肌,暴露梨状肌,将血管钳深入坐骨大孔,至盆腔内骶骨前面,以开钳动作反复2-3次,松解已粘连的梨状肌盆腔段。本病例采用手术思路,以针刀闭合术松解盆腔段梨状肌粘连。本例以臀痛、股外侧痛及小腿痛,静息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以梨状肌压痛,下肢被动试验阳性,排除根性坐骨神经痛,并综合盆腔积液病史,而诊断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经针刀松解术治疗,免除了疼痛,解除了口服止痛药的状态。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是指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大多因梨状肌等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病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周围。其病因,多为臀部外伤、慢性劳损、外受风寒等,其病理为局部组织,尤其是梨状肌起始段的炎症、粘连、瘢痕形成等,最终导致盆腔出口处的狭窄,进而压迫从其间穿过的坐骨神经,引起相应的各种症状。本例患者运用针刀治疗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处的粘连,不直接取血管、神经丰富的梨状肌下孔,另辟蹊径取靠近梨状肌起点部进针,既避免了触及血管、神经,又从源头上松解了坐骨神经所受到的粘连。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微创的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cwgj/10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坐骨神经痛锻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