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诸科疾病,但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其在外科病症中常见的适用范围有颈淋巴结核、前列腺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今天推送介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验方验案。
//////////
贴敷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主编/田从豁、彭冬青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脊髓等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及马尾神经症状等。本病多因多次扭伤、劳损、感受风湿寒邪等原因发病,属中医“痹证”“腰腿痛”的范畴,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本病多见于20~40岁中年体力劳动者;发作时腰痛,放射到小腿及足部,行路、久站加重,卧床减轻,可伴麻木感;查体发现腰骶部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腰部侧弯时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过敏;做CT、MRI可明确诊断。
中药外敷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除外治疗法外,患者还应注意急性期卧床休息,睡眠卧硬板床,平时腰部注意保暖,避免持重物,加强腰部肌肉锻炼等,以免复发。
贴敷方1.坐骨神经痛膏(《经穴贴敷疗百病》)
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制川乌g,赤芍g,续断g,泽兰g,白芷g,生南星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用蜂蜜调匀。将药贴敷于患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穴,5日换药1次。连治5~10次。
2.腰突方1(《经穴贴敷疗百病》)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寒痹)。
处方:川乌10g,草乌10g,马钱子12g,三七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调拌米醋。外贴敷患处,隔日1次,连敷10~30次。
3.腰突方2(《经穴贴敷疗百病》)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热痹)。
处方:乳香12g,自然铜6g,大黄10g,黄连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外贴敷患处,隔日1次,连敷10~30次。
4.药衣法(《中国民间疗法》)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肾虚型及风寒痹证)。
处方:藁本、续断、苏木各30g,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g,金毛狗脊、独活各4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稀棉布制成棉布兜,将药粉铺在其中。日夜穿戴在腰部。
5.薄贴法(《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主治: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乳香12g,没药12g,麻黄10g,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各6g,骨碎补20g,自然铜10g,杜仲12g。
用法:上药炼制成膏备用。取药膏适量,外敷患处,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图:杜仲
现代医案庄氏等采用针刺外丘、侠溪、金门、委中、委阳等特定穴、阿是穴,配合自制痹痛散(牡丹皮、马钱子、两面针、秦艽、闹洋花等按比例组成)外敷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等穴位,治疗急性期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岀症33例。结果:总有效率87.9%,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消除局部神经根水肿,消除局部炎症反应,减少化学致痛物质,促使突出髓核吸收,促进局部血运,解除神经压迫有关。
按释:痹痛散中,马钱子有通络止痛消肿之功,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顽痹;牡丹皮有活血化痰、活血消肿之功;秦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闹洋花可祛风除湿、散安定痛;两面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阿是穴主治局部痹痛,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阳陵泉、环跳等穴均为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的要穴。以上诸药外敷相关要穴,共奏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钱子、闹洋花有显著镇痛作用;秦艽有抗炎作用,加速肿胀消退;牡丹皮能抗炎、抗变态反应;两面针有镇痛、局部麻醉作用。
[1]庄子齐,江钢辉.针刺配合痹痛散外敷治疗急性期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新中医,2,34(3):47.
登场书籍
《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
全书分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介绍了贴敷疗法的发展历史、作用原理、应用范围等。中篇介绍了贴敷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同剂型的制造及功用。下篇则对近种常见病,以病为纲,以古书中记载的贴敷方为目,分别介绍具体贴复方的制法、临床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击动图也可下载APP↓↓
选择“其他下载方式”,点击确定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田从豁、彭冬青◎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全部图片所有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