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坐骨神经痛锻炼 > 坐骨神经在哪 > 正文 > 正文

腰痛的重要原因腰方肌损伤与激痛点解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15 13:37:25

生活中,腰痛的病人屡见不鲜,然而,医院拍摄影像后,往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仅有4%的腰痛病例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而其余96%的腰痛病例,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其他原因。在软组织层面,腰方肌损伤是导致长时间腰痛的最常见原因。

腰方肌的解剖学特点:

腰方肌,这一位于腰部的重要深层肌肉,因其独特的方形外观而得名。它巧妙地连接着肋骨、腰椎以及髂骨,根据其纤维走向,腰方肌可被细分为三束。髂肋纤维:腰方肌的髂肋纤维垂直向下连接至髂嵴和髂腰韧带,同时向上延伸至第2肋,形成重要的支撑结构。

髂腰纤维:这部分纤维向下穿过同侧髂骨附着点,然后向上经过上方四个腰椎横突,对角穿越并连接到髂肋纤维的内侧,为腰部提供稳定的支撑。

腰肋纤维:腰肋纤维跨越L2至L4或L5的横突,向上附着在第2肋,并与髂腰纤维形成交织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腰部的稳定性。

腰方肌的神经支配

腰方肌的收缩与舒张受到腰丛中L至L4脊神经的精细调控。

腰方肌的功能

在单侧腰方肌收缩时,它能够拉长对侧的腰方肌,从而引发同侧的侧屈动作。此外,在吸气和被动呼气的过程中,腰方肌还能稳定第2肋骨,协助被动呼气的完成。当双侧腰方肌同时收缩时,它们会共同作用使躯干得以伸展。同时,腰方肌还与其他肌肉协同工作,共同维持骨盆的稳定。

腰方肌激痛点的临床症状

当腰方肌出现激痛点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腰部疼痛、不适,甚至影响到骨盆的高低平衡。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在激痛点的视角下,腰方肌的牵涉痛可向下延伸至骶髂关节和臀部下方,有时甚至会沿髂嵴向前方抵达下腹部、腹股沟和股骨大转子区域。这种疼痛通常非常剧烈且位于深层,有时会呈现刺痛或刀刮样疼痛,特别是在运动时更为明显。此外,当腰方肌遭受急性损伤时,可能会发生痉挛,导致该侧骨盆抬高,进而压迫闭孔内穿出的坐骨神经,从而引发急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症状并不总是由急性椎间盘突出引起。

牵扯痛的范围因激痛点的位置而异

上部的激痛点可能牵涉到腰背的侧翼区、臀部髂嵴、腹股沟前部与上方区域,甚至可能影响到骶髂关节以及阴囊和睾丸。下方的激痛点:主要牵扯引起髋关节疼痛和压痛,使患者在睡眠时感到不适。

中部激痛点:主要牵涉到骶髂关节及臀沟区,引发剧烈疼痛与压痛。有时这种疼痛会放射至大腿前部,呈现刺痛或放电样感觉。

腰方肌的体征与症状

腰方肌的活动性激痛点可诱发一系列症状。患者在活动或休息时都会感到深层且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站立或坐立时,疼痛会更为明显。当髋关节或骨盆活动时,疼痛可能呈现刺痛或刀割样感觉。患者常常在坐立或站立时用手支撑上半身以保持平衡,这是腰方肌活动性激痛点的典型标志。此外,咳嗽和打喷嚏时疼痛也会加剧。早晨起床时,患者甚至可能无法直立行走,而是用手和膝盖爬行到洗手间。当患者仰卧时,他们可能无法转动身体。若不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可能进一步引发腹股沟、生殖器和坐骨神经痛等并发症。

腰方肌激痛点还可能导致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如转子滑囊炎等。而患侧髂嵴抬高则是腰方肌激痛点的常见姿势。

腰方肌激痛点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弯腰或旋转腰部的活动、交通意外事故、遗传性短腿导致的骨盆侧倾斜、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变大、长时间在斜面上散步或跑步、长时间躺在软床上以及走路呈偏瘫步态等。

对于腰方肌的检查,患者可以直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放在两侧。治疗师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放在臀部两侧以稳定骨盆,防止其旋转和倾斜。随后,治疗师会要求患者将手沿腿的外侧自由下滑,过程中不能旋转躯干。通过这一检查方式,可以更好地评估腰方肌的状态和是否存在激痛点。观察患者双手能否顺畅地沿腿外侧下滑至膝关节水平。若在侧弯时出现对侧疼痛、僵直或紧张,这往往提示腰方肌可能受损。接下来,可以进行腰方肌的等长收缩与放松锻炼。患者需侧卧,上位腿伸直,下位腿屈曲,然后抬髋以抵抗腿的牵拉,即用髂嵴肌肉向肩的方向收紧髋关节。在此过程中,治疗师会握住患者的踝关节上方,外展约20度,并要求患者抵抗该动作,持续5秒钟。需确保患者身体保持中立,不旋转。完成后,放松并重复多次此收缩—放松—拉长的循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com/csjg/13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坐骨神经痛锻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